同一个家族,37张不同的面孔。这是一部极具突破意义的纪录片,对动物群像极具权威性的刻画,将永远改变我们对野生犬科动物的看法。野生犬科动物家族是地球上最成功的食肉动物。片中展现出许多难以置信的野生犬科习性与行为:不仅包括体型最大的,速度最快的,行踪最为隐秘和最聪明的犬类,甚至还有能爬树或通过打喷嚏来交流的犬种。走近犬科动物在荒蛮绝境生生不息的繁衍故事,并了解他们的生存智慧、交流方式和家庭纽带如何在族群存续中发挥关键的作用。
着眼于杰瑞米·克拉克森在农村经营农场的糟糕尝试。
教育,是中国各个阶层共同焦虑的话题,无数家庭穷尽所有把孩子送去国外,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常年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周轶君感受到同样的焦虑。轶君走访芬兰、日本、印度、以色列及英国等五个国家,最后回到中国,踏上一趟关于教育哲学的思考之旅。没有竞争的芬兰教育,怎样告诉孩子什么是成功或失败?贫富差距极大的印度,怎样用网络教育弥合孩子之间的差距?集体意识浓厚的日本怎样让孩子理解个人和团队的平衡?影片从小孩的角度去体验课堂,从家长的角度去感受不同的教育方式,也从不同社会的文化、历史出发,去对教育作一个深刻思考。探寻的旅途上,轶君同时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也经历了一次重新审视自身的旅程。
2007年11月13日,在弘道老人福利基金会的推动下,17位平均81岁的长者,开始了为期13天的骑摩托车环岛壮举,他们从台中出发,一路往南行经台南、高雄、屏东、台东、花莲、宜兰、台北,再回到台中,总路程长达1178公里!17位长者中,有两位曾罹患癌症,四位需带助听器,五位患有高血压,途中历经险峻的苏花公路,历经团长三进三出医院,但他们一一克服困难,用无惧的心、热血的行动,完成了这个在外人眼中“不可能的梦想”。 17位长者的生命历程各不相同,他们有的来自本土台湾、有的随国民党军队来台,职业有警察、退伍军人、牧师、书法老师、理发师等,更有趣的是,有的外省爷爷不会讲台语,但为了要跟本省同伴沟通,互相以很重的口音讲着对方的语言,画面煞是有趣。13天的环岛旅程下来,16位爷爷和1位奶奶从不相识到发展出有如家人般的感情,更不约而同表示自己变得更年轻、更有活力!
荒芜的纳米布沙漠有大大小小的猎者。一群勇敢的狐獴在这里挣扎求生。狐獴是一种高度社会性的动物,他们以群体的方式生活在一起,数量往往可达三,四十只。他们必须面对胡狼,蛇和猛禽的威胁,还要忍受严酷的沙漠气候。尽管如此,它们还是依赖各种生存方式在这片大陆上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