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选手、两届环球先生卡鲁姆·冯·莫格回顾成名的经过,以及受伤变弱之后努力复出的奋斗历程
《荒野间谍》将野生动物纪录片制作提升到全新的高度,带领观众感受自然界最宏大的戏剧时刻与情感体验。精心设计的高科技摄像机能够模仿动物形态,与观察对象别无二致,并融入它们联系紧密的群体之中。这种独特的拍摄方式可以前所未有地捕捉到一些闻所未闻的动物行为和特征。 在第二季的节目中,制作团队利用独创的动物间谍探索自然界中的聚集现象。为什么大批动物会一年一度地相聚?这些聚集活动与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有怎样的关系?置身于动物群中又是怎样一番感受? 从寒风刺骨的极地到烈日炎炎的热带,动物间谍们从陆地、海洋和天空三个角度,参与世界各地的动物聚集活动。观众可以跟随它们,成为大猩猩家族的一员,目睹繁殖季节考拉之间激烈的冲突,或者体验科莫多巨蜥为争夺权力展开的殊死搏斗。
1970年,披头士乐队再也没有录制一首歌,乐队的成员只是分开后,独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列侬和小野洋子为自己的乐队操劳,麦卡特尼准备自己的第一张个人专辑,哈里森和其他乐队一起做巡回演出,斯塔尔则在拍摄电影,仅仅在一些公开露面的时候聚在一起,并且形式上否认有关解散的传闻。整个世界都没有真正意识到这支正处事业颠峰的伟大乐队即将解散。1970年春天,由于需要再进行混音制作的1969年初录制的单曲加工制作完成,并且作为电影原声《Let It Be》正式面世。这部电影就是披头士乐队当年灌制《Let It Be》唱片的同名记录电影。太多的故事关于这四个人,更多音乐关于这团体,虽然已经解散将近40年,的确,本片如果对The Beatles没兴趣的观众观看,必定觉得无聊乏味,没有剧情和计画性的安排,唯有电影很单纯描述着The Beatles当年练团录音的实况,没有过多的主观纪录策划,但相信让The Beatles迷观看,处处都是惊喜,一个眼神一个停顿,都是让人猜测奇妙的人与人间的化学变化。
继美军性侵丑闻的【隐秘的战争】提名了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提名之后,科比·迪克导演再拍美国高校的性侵事件,背后各种阴暗的利害关系,影片最近也刚入围了圣丹斯电影节。
Netflix四集纪录片,五个来自印度最低种性的女孩,在一家为她们提供14年免费教育(2年学前+12)的住宿学校的成长过程。 算了一下,断断续续拍了八九年,有的从学前班跟拍到初中,有的从初中跟拍到进入社会工作。这所叫做Shanti Bhavan 的学校,创办人是一个美籍印度商人,在49岁的时候,也就是1997年,决定回到印度,为当地最穷的家庭建一所学校。这些有机会获得免费教育的孩子,有一个责任,那就是找到工作后,必须帮助自己的家庭和社区,而不是一走了之。 这些孩子的成长是充满了矛盾的,不断在安全稳定的学校和贫困的家庭环境中转换,在现代价值和印度传统价值中挣扎,从而塑造一个独立的自我。虽然是免费教育,对于这些家庭来说,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在14年,甚至17年(加上3年大学,也是由这所学校支付学费)后可以帮助改善家庭,也是一个漫长的投资。虽然印度很穷,充满不平等,还有各种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风俗,(比如其中一个女孩,她的祖母一直等着她长大嫁给她的儿子,也就是女孩的叔叔。因为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女儿拒绝了祖母的要求,现在她已经成为一名记者,出了一本书),但在印度,民间可以专心办一所这样的学校,除了经费,不用担心其它,可以让这些孩子的教育过程不被中断。这所学校是混合教育,之所以纪录片把镜头对准女孩,是因为她们除了种姓,还要面对性别带来的不公平。
这是一部你从未见过的雪豹电影,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雪豹的电影。在包括三位藏族牧民在内的摄影团队六年的努力下,电影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神秘的“雪山之王”的故事。作为雪域高原的顶级掠食者,雪豹的生存并不容易,严酷的环境,求偶的竞争,繁衍的艰难……这些最真实的场景都被一一记录。越艰难的岁月越需要朋友,藏狐、鼠兔、藏棕熊、藏羚羊、斑头雁、高山兀鹫从陆地到天空,一直陪伴着雪豹;当地的牧民则给雪豹以最好的护卫。有了这些朋友,雪豹也不再显得孤单。
探索大自然的奥妙之处,赞叹生物密不可分的关系。